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家有媽寶老公,太太怎麼辦

老公很依賴婆婆,事事都必須先「請示」婆婆,得到允許才敢進行,有形與無形之間,造成了無論家務或財務婆婆都會出手干涉……。對於另一半是媽寶老公,苦惱的太太該如何溝通又不傷家庭和氣呢?
家有媽寶老公,太太怎麼辦

 

婚前,小欣覺得阿良個性溫和、善良,而且又十分孝順,是值得託付終生的好對象,兩人交往一年多決定步上禮堂。豈料,當時見他溫和、孝順等優點,現在全成了缺點。只要公公婆婆叫他往東走,阿良決不會往西;甚至婆婆說要幫阿良存錢,要他將薪水全部交出,阿良也聽話照做,這些情況令小欣無法接受,因為家裡的開銷全由小欣負擔,兩人也幾乎天天為了財務狀況起爭執……。

紫玲的先生成長於單親家庭,從小由婆婆帶大,跟婆婆的感情親密。婚前,婆婆常對紫玲說她很開明,不會干涉小倆口的事,將來他們結婚也不會要求同住。然而在婚後,紫玲發現婆婆時常在半夜打電話給先生,只是為了聊聊最近的生活瑣事,紫玲請先生跟婆婆說白天再聊,他想早點休息了,先生卻回她:「沒關係,反正媽無聊,陪媽聊一下天。」有時婆婆生病看醫師、出國返國接機,都要求先生請假陪診或接送,先生也二話不說答應。偶爾連續假期,紫玲想和先生來個甜蜜小旅行,先生必會邀婆婆一起同行……,在一連串生活習慣的衝擊下,紫玲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嫁給了「媽寶」……。

 

哪些原因易養成「媽寶」

另一半之所以成為「媽寶」,經常以媽媽的意見為主、總是站在媽媽的立場考量,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指出:「一定有其成長的背景與理由。」

1 父母離異或父親早逝的單親家庭

父母離異,男生從小跟著媽媽生活;或是男生的父親在他尚且年幼時過世,由媽媽含辛茹苦將他養大等,自然而然與媽媽的感情親近,倘若父親是因病過世,媽媽會更加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干涉更多。

2 父母加姊姊們疼愛

男生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若加上他有2或3位姊姊,多數父母也會要求姊姊多給予弟弟協助,如此一來,就如同有3、4個媽媽與1個爸爸在疼他,一旦遭遇困難,就會立刻有人協助,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依賴父母或姊姊們,成為長不大的「媽寶」。

3 從小在暴力家庭成長

如果男生從小生長在暴力家庭,爸爸經常對媽媽施暴,會令男生覺得媽媽很可憐、同情不捨,如此,母子關係就會緊密連結,無論媽媽說什麼都言聽計從。

4 父子不親,卻跟媽媽處得好

另外,若男生從小與爸爸處不好,卻跟媽媽處得好,廖清碧執行長指出:「也可能造就媽寶。」

5 爸爸在家中沒地位

如果爸爸在家裡的意見比較少,總是以媽媽的意見為主,家裡的大小事皆由媽媽決定,代表媽媽在家中的地位較高,如此,小孩多會跟媽媽親近,廖執行長指出:「因為乖乖聽媽媽的話會有糖吃。」

延伸閱讀:小心!別教出媽寶來

媽寶老公常見症狀

先生對於婆婆的建議言聽計從,經常出現的行為包括事事會先過問婆婆、徵求同意,倘若婆婆有其它想法,會以婆婆的想法為主,甚至依賴婆婆做決定。另外,先生也容易擔心自己的行為或想法引起婆婆生氣或不滿,因此行為上會盡可能符合婆婆的期望、配合她的要求。再者,也會以婆婆的立場為優先考量,例如先生依過去經驗,覺得婆婆可能不同意他這麼做,他自然不願破壞這個經驗法則。

除此,廖清碧執行長表示:「他也會擔心婆婆認為他是『妻奴』,所以在婆婆面前,若太太出現任何意見會故意忽略不予理會,甚至為了反對而反對,因為他不希望在媽媽的心裡自己是沒用的男人。」

為何只聽媽媽的話?

由於習慣任何事依賴母親的決定來進行,因此,媽寶老公易具有哪些性格?

*退縮怯懦
在性格上,他們顯得退縮怯懦,廖執行長說明:「有時不見得是缺乏主見,而是心裡有主見,但是擔心表達出來會遭到媽媽否認因而作罷。」

*好好先生
媽寶老公的外表看起來溫和,像是好好先生,不過廖執行長表示:「如果先生這樣對待婆婆,其實也會用同樣方式對待太太,只是在婆婆的面前不會這麼做,說到底,成為『妻奴』的機率頗高,因為他只會這個方法。」而且,他相當在意別人的感受,所以也會在乎太太的感受,只不過當自己將媽媽和太太放在天平兩端,能明顯感受媽媽在心中的地位較重。

與另一半溝通2關鍵

1 找出婚姻的初衷

當先生總是順從婆婆的意見,多數太太會覺得難以忍受而想改變另一半,廖清碧執行長表示:「其實改變一個人很辛苦,不妨先改變自己。」她建議太太仔細思考:「想擁有什麼樣的婚姻?公平?和諧?民主?」而不是期望老公只關心自己,甚至要對方不理會自己的媽媽,再者,滿心期待老公有所改變,通常伴隨而來的失望也恐怕會超乎想像。

廖執行長也以建立民主的婚姻為例,必須尊重個體的自由權,包括自由經濟與個人時間。比方說先生與太太皆有收入,如果老公都把薪水交給媽媽,讓太太獨立承擔家中的經濟,久而久之太太的壓力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隨時可能引發雙方的紛爭。因此,廖清碧執行長認為:「經濟分配最好在婚前進行討論並達到共識。」包括家庭的生活費需要多少?哪些項目是固定支出?夫妻雙方每個月個別負擔的程度,如此一來,當各自擁有多餘的零用錢,其安排運用方式彼此不應給予壓力或限制,尊重自己並尊重別人。

另外,也不宜使用激將法,例如出言責備:「你都幾歲了還要事事先問過媽媽?」這樣只會造成夫妻關係更疏遠,不妨偶爾自己也退一步、給他機會。所以,最重要是瞭解自己對於婚姻的目標,而不是期待另一半幫自己完成。

延伸閱讀:OMG!I married to a mama's boy 老公是媽寶男 溝通把握「兩不三要」

2 雙方擁有經濟與時間的自由

另外,長年進行婚姻輔導的廖執行長觀察到,很多女性結婚後完全以家庭為重心,總是站在前頭為老公、小孩打算,甚至逛街時也只想到要幫老公和孩子添購衣物或用品,卻捨不得花錢在自己身上,她指出:「不顧慮自己的感受,其實是自己在欺負自己,如何讓別人尊重自己?」

原則上,若家庭經濟有適當的分配與安排,如此,雙方擁有些許財務的自由,先生所欠缺的物品即可自行添購;至於小孩的用品則歸在家用;太太也可為自己購買需要的東西,像保養品、化妝品等。廖執行長發現,臺灣夫妻習慣把兩個人綁在一起,覺得結了婚,你的就是我的、或者我的就是你的,甚至先生認為太太應該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意見為主,但其實雙方無論財務、興趣、或時間分配上,都應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像有的公婆出國時,雖然知道有計程車機場接送服務,但仍會要求兒子親自接送,廖清碧執行長表示:「其實要求兒子接送是合理的。」倘若公婆頻頻出國,不時要求兒子請假送機,或在寒冷的冬夜急叩兒子接機,當太太沒有意見或抱怨,先生才會思考這樣的做法是否恰當,如果太太的意見很多,可能會造成先生坦護自己的父母。再者,這也是他個人時間,若用這樣的方式孝順父母亦為常理。廖執行長提醒:「太太多半會以自己的立場與角度看待先生的行為,但事情經常是一體多面,不能只聚焦在一個點上。」

而她也建議太太,若沒有影響到自己的權利,例如公婆要求媳婦一同前往接機,則不要過於計較。畢竟在婚姻中,雙方仍應擁有適當的自由權。不過,如果先生只在意公婆的需求,卻忽略了自己份內的職責,像是應該做的家事,或挪出時間陪伴孩子、家人等,太太則要思考如何與先生溝通,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