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寶貝,你怎麼不說話?0~2歲嬰幼兒語言障礙,這樣引導來改善

寶寶可愛的「牙牙學語」是成長發展的必經過程,這個階段需要外界大量的刺激與大人有意識的引導。有的孩子不到2歲就能說出一連串連貫的短語、將大人說話的神態學得活靈活現;有的孩子則是遲遲不肯開口說話,讓父母相當著急。
寶貝,你怎麼不說話?0~2歲嬰幼兒語言障礙,這樣引導來改善

 

孩子不說話是大器晚成或語言發展遲緩?對於表達能力差的寶寶,爸媽又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0~2歲語言發展進程

0~6個月

寶寶在這個階段會用「哭」表達需求,之後逐漸會對週遭環境(如講話、關門、床頭鈴)的聲音有反應。接近6個月的寶寶會出現玩聲音的舉動,發出咿、呀、阿等聲音,在被逗弄、和大人玩耍時也會出現愉快的表情。

6~12個月

寶寶會對自己的名字或小名有反應,開始出現玩聲音的舉動、發出類似模仿大人說話的聲音。在玩躲貓貓或搔癢等簡單的互動遊戲時,會發出聲音回應玩伴。9個月左右的寶寶會對「來、抱抱、不可以」等簡單指令有反應、知道大人想要他做什麼,但大人必須搭配手勢引導。接近1歲的孩子會開始模仿大人做動作,譬如用揮手表示bye-bye或拍拍手。

1歲~1歲半

寶寶開始會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想法,譬如搖頭或用手指想要的玩具。也開始試著模仿不同的聲音和語詞,特別是人名與常用物品,最明顯的就是叫爸爸媽媽,或在喝奶時指著奶瓶說ㄋㄟㄋㄟ。因為語言理解的能力增加,寶寶此時也可以聽懂沒有肢體提示的簡單指令,譬如去找爸爸、媽媽、拍拍手等。

延伸閱讀:孩子「語言發展遲緩」了嗎? 幫助孩子發展語言的12個技巧 !

1歲半~2歲

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詞變得愈來愈多,開始可以聽懂較複雜(兩個動作連貫)的指令,譬如先穿襪子再戴帽子,或先拿包包再穿鞋。孩子本身也會試著將不同詞彙組合成短語,慢慢拉長表達的句子,譬如爸爸抱抱、吃飯飯、狗狗跑跑等。

「媽媽式語言」 愈誇張愈好

雖然媽咪和寶寶說話大多會本能地使用「媽媽式語言」,但也有人主張用一般說話的方式和寶寶溝通。對此劉彥妤說,媽媽式語言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一項英國研究顯示,媽媽式語言愈誇張,寶寶未來人際互動的發展就愈好。所以如果要用一般的方式和寶寶對話,最好等到2歲半以後再開始。

5類型嬰幼兒語言障礙

「醫師,我家孩子快2歲都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問他什麼話也只會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這樣正常嗎?」許多爸媽在發現寶寶語言「卡卡」時都會慌了手腳。如何分辨寶寶是語言障礙或只是單純的大隻雞晚啼?新店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劉彥妤表示,嬰幼兒語言障礙可以分成幾個次類別來談,分別是語言發展遲緩、構音異常、嗓音異常、語暢異常以及吞嚥異常。

1.語言發展遲緩

2歲以下寶寶最常見的是「語言發展遲緩」,寶寶可能出現表達遲緩或理解遲緩,也可能是全面性的發展遲緩。

2.構音異常

「構音異常」大多好發在3~4歲以上的孩子身上,主要是發音有毛病,但表達與理解沒問題,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劉彥妤說,構音異常的寶寶通常會在3歲半左右先做初步診斷,4歲以後再開始進行正式治療。

3.吞嚥異常

「吞嚥異常」以2歲以下的寶寶為主,需要即刻治療。

4.嗓音異常

常吼叫、哭叫的寶寶常出現「嗓音異常」的症狀,由於年齡層較低,難以用儀器檢測,大多以行為治療為主(如教導寶寶降低說話音量)。

5.語暢異常

語暢的主要元素是會說出完整句子,所以多見於3歲以上的寶寶,孩子可能會在說話時停頓或無法表達接下來要說的話,若有人在一旁催促、給予壓力,不流暢的情形會更嚴重。

劉彥妤指出,相較語言發展遲緩以及構音異常,嗓音異常、語暢異常和吞嚥異常出現在嬰幼兒語言障礙的比例相對較少。

延伸閱讀:把握寶寶語言發展「敏感期」,學習外語更容易

表達力差→只說單一詞彙、舌頭動作少

一般來說,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多半是表達能力有問題,也就是聽得懂但不會說。這種類型的孩子通常只會說單一詞彙,必須經由他人提示才能完整說出一個句子,且可能出現一些口功能障礙的癥狀,譬如流口水、舌頭動作較少、口部肌肉較無力或說話時含混不清等。進入學校以後多半會出現人際互動的問題。劉彥妤表示,表達能力不佳的孩子有可能是家長給予過多協助,比如常搶著幫寶寶說話,孩子被剝奪學習機會,自然就會在說話時出現障礙。而學習語言的順序是先學會聽,再學會說,因此理解力差的孩子表達能力也不會太好。即便有少數孩子可以順暢表達,通常也是答非所問。理解力不佳的孩子大多是全面性的語言發展遲緩,好發在自閉症、腦性麻痺、唐氏症的孩子身上。這類型的寶寶通常需要情境提示才知道該做什麼動作,比如要在餐桌旁邊和他說「要吃飯嘍,幫媽媽拿筷子!」他才會動作,一旦遠離吃飯環境他可能就不知道要做什麼。劉彥妤指出,大部分父母面對理解障礙的寶寶都會不自覺給予很多提示,包括口說情境和手部動作,但這會讓寶寶的情況更惡化,爸媽要特別當心。

說話

表達力、理解力遲緩的症狀

前一段說到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以表達遲緩佔大多數,那麼表達遲緩的孩子都有些什麼特徵呢?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劉秀珊表示,表達遲緩的孩子通常說話和反應都比較慢、詞彙量少,3、4歲以後使用的語詞仍十分簡單,且很難說出完整語句,大多會使用簡化、不精確的動詞;舉例來說,當說到與水有關的動詞,孩子可能會說「弄」或「用」,無法說出「喝」水、「倒」水、「洗」水杯等較精確的動詞。而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表達遲緩的孩子玩遊戲反應較慢,也難以理解遊戲規則,輪到自己玩的時候無法明確表達「換我玩」了,自己的東西被拿走也無法說出「那個東西是我的」,對於自己遭受的挫折往往無法清楚說明。

劉秀珊進一步指出,表達遲緩孩子的詞彙量之所以比較少,是因為他們學習新詞語有難度,學習速度也比較緩慢,可能會出現講錯名稱的情況,譬如將馬說成狗、犀牛說成大象。而就因為詞彙量少,寶寶無法像同年齡的孩子一樣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會過度使用「這個」、「那個」來代換事物的正確名稱。此外,孩子也無法對不同詞語作聯想或將不同詞語組合在一起,假使問他「有什麼東西是黃色的?」他可能總是只有一個回答,無法說出太陽、香蕉、蛋黃等多元化的詞語。

另一方面,理解力不足的孩子需要大人示範才能完成指令,且因為理解力較差,常無法正確執行較複雜的指令、跟不上團體活動,也可能會答非所問或不知所云,譬如被問到「你剛剛去哪裡玩?」,孩子可能只回答:「媽媽去玩。」導致溝通困難。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寶寶有語言障礙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引導、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