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部落客專欄

食安不該等意外發生後才重視,日常三面向教孩子食育觀念!

最近因為食物中毒事件頻傳,普羅大眾開始注重起食物保存與飲食安全等觀念,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分享飲食裡常見的毒素來源以及致病原因等!但站在兒童食育師的角度,我認為食安不該等意外發生後才重視,而是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
食安不該等意外發生後才重視,日常三面向教孩子食育觀念!

 

曾經我寫過一篇關於不要亂給孩子零食的文章,獲得很多父母們的認同響應,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例如:「怎麼可能完全不讓孩子吃零食?!」

的確,要阻斷零食(非原形食物等)完全消失在孩子的世界真的很難,但身為大人我們可以教育孩子與其安全共存,做到把關、減少、選擇、教育等觀念養成!

 

家長如何幫孩子把關零食

我們除了可以帶孩子注意食品存放日期,也要記得翻到包裝背後觀看成分表,相信很多大人都曾有這樣的心裡OS;成分表密密麻麻、很多字根本不知道怎麼唸,要怎麼去認識?!

沒錯!越是越多看不懂的成分我們就越該避免購買,因為就算是洋芋片也能找到成分比較單純的包裝,另外也能帶著他們想想「是不是能找到更單純成分的零食」、「或是我們可以用哪些相對簡單成分的零食做替代」,甚至我們自己有沒有辦法也做出像這樣的食品(如爆米花、薯片、果乾、果汁等),從自己製作去控制成分把關,更能在手作過程得到不少成就感。

 

這個動作不只我們大人需要更多自覺,孩子們也必須懂得取捨與拒絕!身為大人在給孩子們零食前必須先徵詢孩子父母的同意,或是請孩子們先去詢問媽媽可不可以吃?

這除了是尊重對方父母也是教育孩子們遵守規定,也能避免孩子誤食可能導致過敏生病的飲食,更能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不能隨便接受外來飲食,避免不肖有心者的零食誘惑而遭到誘拐。

另外在家裡或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讓零食出現在孩子面前或刻意餵食,因為讓孩子們能食用的東西有很多選擇,而孩子們的腦袋與味覺就如海綿一樣,你給他們什麼他們會記得,長期出現零食、餵食零食,當他們肚子餓或嘴饞時第一個就會反應想找曾經或常吃的食物來填飽肚子!


除了帶孩子認識成分、製造方式、食用年齡、可能帶來的食用影響等,平日也要養成吃東西前記得洗手、注意餐桌與餐具清潔、以及烹飪食材與食用環境是否安全乾淨;也應該教育孩子運用以下方法辨認食物:

  • 眼睛(看看食物使否有發霉、變色、異樣、破損等)

  • 鼻子(聞聞味道有沒有腐敗酸味與臭味等)、

  • 嘴巴 (問這項東西的由來、保存方式,甚至在覺得食品有問題時提出異議)

雖然這些視覺、嗅覺感官反應需要孩子的日常經驗累積才能判斷,但卻是教育孩子保護自己不要病從口入的好方法,所以多吃原型食物、不過度調味或不吃過多人工添加物真的很重要!

 

當然,我們都不想常常為了吃這件事和孩子不愉快,所以除了把握大原則、教育孩子,適度的保持彈性也是一種方法;例如零食在週末或出遊的時候可以少量吃、或是甜食只能在白天吃晚上不吃、或是手邊真的沒得選又非常飢餓已經快餓昏時可以先拿手邊有的食物來補充熱量;或是平時就準備原型食物製成的;如爆米花、爆米香、乳酪、優格、牛奶、堅果、水果、地瓜餅、茶葉蛋等當備用點心也可以。

★切記:不要把零食當成獎勵!

食安不該等憾事發生後才重視,從小就該教育孩子的食育觀念!

▲這張圖是凱莉嬤買給孩子們吃的無添加爆米香

 

曾經我們也為了要不要給孩子零食鬥智過,她覺得這是疼愛的一種表現方式;但後來凱莉嬤看過孩子們因為飲食出現過敏甚至不適後,還有旁人分享自己孩子的範例,也開始思考該如何在孩子的飲食上做選擇?最後我們終於找到平衡點;我不完全阻止她買,而阿嬤在媽媽認同的食品做採買,這也是一種共存的方法,重要的是我們都一樣疼愛孩子!!

 

照片來源彭凱莉 媽的職場543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