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不怕哈啾上身!寶寶健康過冬攻略

流行感冒高峰期多自 12 月至隔年 3 月,這時候天氣寒冷,溫差又大,小孩容易感冒上身,看西醫、中醫傳授小孩的保暖撇步,讓寶寶健康過冬,不怕哈啾哈啾來搗蛋!
不怕哈啾上身!寶寶健康過冬攻略

 

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2023)年 10 月 1 日起截至 11 月 20 日累計 158 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累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中有 4 例學齡前幼兒(0-6歲),均未接種流感疫苗,其中 1 例重症死亡個案。

 

流感來勢洶洶,爸媽們可別輕忽!

流感是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疫情的發生通常具有週期性,台灣地區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自 11 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流行高峰期多自 12 月至隔年 3 月,秋冬時節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因此,應及早防治,以避免感染後合併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風險。

臨床上所謂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及無法區分之急性呼吸道疾患均有可能為感染流感病毒所引起。而估計每年流行時,約有 10% 受感染的人有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

 

冬季溫差大,要加強手、腳、頭的保暖

冬天溫差大,常常白天可以高達 20 幾度,清晨跟入夜後又驟降到 10 幾度,要怎樣讓寶寶可以健康過冬,遠離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來襲呢?

國泰綜合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洪依利主任表示,小朋友穿衣服的話其實跟大人差不多,大人穿幾件、小孩就穿幾件,不需要特別幫寶寶多穿。只是一般幼兒特別加強手、腳,還有頭這三個地方的保暖。因為頭、手腳,是容易散失體溫的地方,所以最好幫寶寶戴帽子、小手套、小襪子保暖。

 

▲一般幼兒要特別加強手、腳還有頭這三個地方的保暖。

 

一個月內新生兒最好隨時戴帽子保暖

什麼時間下,要幫孩子加強保暖呢?洪依利主任表示,「大人覺得有風、會冷的時候,小朋友大概就要戴個帽子比較好。如果在戶外,多了一個風會吹。所以,幫寶寶戴帽子這件事情就很重要!室內的話,除非是一個月大,不然其實室內他不一定要一直戴帽子的,可是戶外的話,寶寶帽子可能就要一直戴著。」

 

▲一個月內的新生兒,不管什麼季節,最好都戴著帽子取暖。

 

洪依利主任提醒,一個月內的新生兒,都建議不管什麼季節,即使是夏天,最好都戴著帽子保暖,尤其在冷氣房的時候!「新生兒幾乎都會這樣戴,你去看醫院嬰兒室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子。因為一個月內的小朋友體溫控制循環是很差的,加上新生兒寶寶的頭很大,佔的人體表面積是最大的,所以新生兒的頭冒汗的話,水分、熱量會容易散失,體溫就會下降。手腳的話,如果摸起來會涼涼的,或者寶寶血管容易擴張,就幫他穿個長襪子跟手套。」

帶著寶寶在室內、戶外移動時,爸媽要注意因為室內開暖氣,整個空間很保暖,但可能還是讓寶寶穿多。「室內開暖氣,如果寶寶穿得多就容易冒汗,其實我們最怕就是寶寶衣服已經濕了,爸媽又馬上帶出去外面冷的地方,這樣子反而小朋友就會容易生病!所以很重要的是,只要寶寶衣服流汗濕了,就要趕快幫寶寶擦乾身體,然後換掉濕衣服,保持寶寶身體的乾爽!」洪依利主任點出很多爸媽容易忽略的小地方。

 

摸小孩最底層裡衣,如果流汗就是穿太多

不過,相對於寶寶的保暖工作不足,其實醫生們常碰到的其實大多是寶寶穿過多,變得太熱啦!而流汗過多,過濕的衣物,反而在冬天溫差下,更容易讓寶寶感冒,所以過與不及,可都不行!

那麼怎麼判斷幫小孩穿得太多了呢?洪依利主任提供一個小訣竅:摸小孩最底層裡衣,如果流汗就是穿太多!「因為大部分的爸媽可能會摸額頭、摸手摸腳,覺得他冷,就一直幫寶寶加衣服,可是其實小朋友中心體溫是比較高的。因為小寶寶通常都是躺著時候比較多,所以家長可以去摸一下寶寶背後最裡面那層衣服,如果手放在皮膚跟第一層類似紗布衣或最裡面那層內衣裡面,那層如果開始流汗,就代表穿太多了,就要再穿少一點。」

 

▲摸小孩最底層裡衣,如果流汗就是穿太多。

 

寶寶衣物以保暖吸汗為主

保暖材質,不管夏天或者冬天都是一樣的,都是要吸汗保暖為主。只是小朋友真的大部分我們看到是穿過多,所以基本上不用穿很多件,最重要的是寶寶穿得最內層衣服是要紗巾布納類吸汗好的!最好的建議穿著,就是長袖紗布巾衣打底,外面再加其他保暖的衣服。毛衣那類的材質,怕寶寶會放在嘴裡,穿的時候要慎選。

 

▲幼兒冬天最好的建議穿著,就是長袖紗布巾衣打底,外面再加其它保暖的衣服。

 

冬天,小朋友不需要每天洗澡

冬天的寒流一波接著一波來臨,溫度也像溜滑梯般一度一度下降,在這種持續寒冷的日子裡,許多爸媽都會煩惱該怎麼幫寶寶洗個舒服的澡,又不會讓寶寶因為天氣太冷不小心感冒?

「其實,冬天,如果寶寶身體不髒,也不一定要每天洗澡。」洪依利主任強調,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因生活環境較單純,也不會四處亂爬,平時清潔可用溫水即可,如果沒有流汗,也不一定需要天天洗澡,剛出生的新生兒甚至可以三天一次就好。「寶寶冬天上半身跟頭不必每天都要洗,有時候就是用用溫水擦拭清潔一下就行。不過,因為通常小嬰兒大便次數會比較多,爸媽至少把生殖器附近保持乾淨就好了。」

 

冬天寶寶洗澡,記得室內不能有溫差

還有一點要提醒的,就是畢竟冬天天氣冷,所以寶寶洗澡脫掉衣服,體溫就容易下降,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浴室裡面最好有一個基本的保暖設備,現在大部分的浴室可能都有裝設調溫度的空調,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用點暖氣,但使用上要小心!不要讓電暖器碰到水,稍微擺在浴室門口,讓浴室溫度高一點點就行。

「然後,再來就是通常一洗完澡,爸媽就會把寶寶抱起來離開溫水,那瞬間寶寶體溫就容易下降,所以洗澡前最好把大毛巾等所有東西都備妥,才能在離開溫水的第一時間,馬上用很吸水的大毛巾將寶寶包住保暖,並且要記得要將寶寶全身整個擦乾,趕快穿衣服,才不會受寒。」

 

▲離開溫水的第一時間,馬上用很吸水的大毛巾將寶寶包住保暖。

 

另一個爸媽容易忽略的,就是從浴室到穿衣服空間的溫差!「穿衣服的房間,也要開著暖氣,注意不要讓浴室到穿衣服的過程中產生溫差,就對了!這件事情真的是滿重要的。」洪依利主任強調,這一點很多爸媽常常忽略。

除了西醫的冬天照護方式,其實,爸媽也可以從中醫角度,來幫寶寶加強度過冬季所需要的抵抗力,不過,很多爸媽會疑惑問:「小孩多大可以吃中藥?」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強調:「首先,要先跟爸媽強調一個觀念,我看診過最小的小孩是三天!中藥發展有上千年的歷史,西藥不過一百多年,而且西藥一堆化學藥品大家都敢用了,為什麼純天然的中藥,小孩不能用?傳統上,老人家會在寶寶一出生時,將甘草黃蓮水抹在寶寶嘴上,做輕微的殺菌消毒。那全世界醫學史上,第一個獨立的兒科就是中醫,遠在一千多年前,宋朝就成立了獨立的兒科,所以中醫看兒科已經看一千多年了。因此,中醫是可以看兒科的,而且不是說小朋友不能吃中藥,有時候大人小孩不喜歡吃中藥是一回事,不是說小朋友不能吃中藥,它使用的都是天然物。只是說,跟西藥一樣,用什麼藥、用量、怎麼控制這些一樣要注意罷了。」

 

小孩要早睡熟睡,才能提高免疫力修復

秋冬,以中醫裡而言,是一個收藏、收納時間。秋天,人體陽氣漸漸收斂;到了冬天,陽氣會收藏起來,休養生息,等到來年開春,重新綻放生機。所以對中醫而言,秋冬是很重要的休養時期。

「而人體免疫的修復時間,是晚上大概11點開始到凌晨2、3點,這段時間是一個免疫修復時期。中醫認為肝是『將軍之官』,不單擔負分泌、解毒的功

用,還指揮著其他臟器,和人的情緒、氣血循環與流動有關。中醫說養肝,肝膽經其實就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環,時常熬夜,便會影響排毒和自我修復的功能。而且,還需要熟睡,免疫修復才會正常運作!」

黃中瑀主任提醒:「所以,要提高免疫力,第一點就是要早睡、熟睡!但現在小孩常常晚上都不睡覺、熬夜,其實小朋友一天睡到10小時、12小時很正常,所以爸媽一定要讓小朋友盡量早睡、熟睡,這樣才能讓身體免疫力提高。」

 

▲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能透過中醫改善不適症狀。

 

一起床就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風寒上身

人怕風不怕冷,中醫的觀點人是因為「風」著涼而感冒!冷衣服多穿就好了,可是衣服穿再厚,只要吹了風,就容易感冒!所以,黃中瑀主任建議,如果說天氣冷了,突然又變熱,必要的話,還是開一下冷氣或是除溼。「因為有時候開電風扇在屋子轉,小朋友一踢被子風再一吹,就著涼了!因為人睡覺時,毛孔會張開,風再吹來就容易受寒了。所以,室內可以開定溫的冷氣或是除濕,讓風不要直接吹到小孩。」

再來就是,衣服要穿暖!「我們會感冒是體感溫度在感冒!真的室溫降下來不一定感冒,但體感溫度不合適就感冒,尤其早上起床時,人體感溫度最低,很多小朋友早上起來被子暖暖的,或者是就算不蓋被子,他全身冷冷他也不知道,因為那體感溫度差還沒出現。但是,當體感溫度一下降,一打噴嚏,就是中醫在講的略感風寒,嚴重的話就變感冒了,等到你覺得冷再去穿衣服就來不及了,所以一起床,一定要讓小朋友把衣服先穿起來或者披個披肩之類的保暖,不要說造成室內的體感溫差,這個是最簡單的方法。還有,盡量不要光著腳著地,拖鞋、室內鞋可能要穿著。」

另外,飲食方面也常常被忽略!現在小朋友喜歡吃糖果、喜歡吃薯條炸雞等炸物,但秋冬這個季節濕氣重,氣溫變化比較大,人體腸胃的調節對環境調適會比較差,所以一旦吃這些比較燥熱的食物,就容易不好消化再加上稍微感冒,體力在下降的時候,孩子的腸胃問題就出來了,進一步就會引起發燒。所以,秋冬建議吃清淡一些。

 

▲秋冬讓孩子少吃一點油炸食物,避免身體引起發炎而發燒。

 

搓熱穴道,改善感冒不適症狀

如果小孩出現了輕微的感冒症狀,這時候,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可以透過幾個穴道來改善不適感。爸媽可以將這些穴道,用手搓熱、吹風機把它吹熱,或者是把它熱敷,都可以更快加強、達到效果。

1.大椎穴

大椎穴,又名百勞穴,為手三陽脈、足三陽脈與督脈之會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頸椎高骨)下凹處,對各種神經症有鎮靜作用,大椎穴主瀉胸中之熱,全身之熱及消炎,對肺功能有明顯的改善與調整作用。

它是感冒的一個發散中樞點,小朋友感染傷寒,身體會產生高熱也是在這一區。所以,如果小朋友早上起來,發現身體有點發熱、在打噴嚏流鼻水,爸媽就用手把它搓熱,或者用吹風機把它吹熱、熱敷,這樣鼻水會比較快停外,也能幫助散熱退燒。

 

▲大椎穴是感冒的一個發散中樞點,小朋友感染傷寒,身體會產生高熱也是在這一區。

 

2.神闕、天樞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它是全身的穴道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道。神闕意指神氣通行的門戶。《釐正按摩要術》:「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穴當肚臍窩之中,故又稱「臍中」、「命蒂」、「生門」。是唯一能交通全身所有經絡,貫注五臟六腑,直達四肢百骸和五官九竅的穴位,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生命能量儲藏庫及調節埸。按摩此穴位對感冒、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等效果較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它是全身的穴道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道。

 

天樞穴,別名長溪、穀門。位於肚臍旁各二寸,陷者中。清代《釐正按摩要術》:「人身之有臍, 猶天之有北辰也,故名曰天樞。」穴近臍,故名。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繞臍切痛,水腫,月經不調,痛經,帶下,以及腸道蛔蟲症,腸梗阻,闌尾炎,細菌性痢疾,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小朋友肚子一涼,就容易打噴嚏流鼻水,這時候爸媽只要一摸肚子涼涼的,就可以去按神闕、天樞這兩個穴道,一方面它對腸胃蠕動、脹氣有幫助;一方面,推熱穴道以後,也能改善小孩的過敏現象。因為有些小朋友吃多了腸胃冷,身體比較虛,所以他肚子會涼涼冰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讓腸胃暖起來!肚臍(神闕)在中醫來講,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大穴,跟人體腸道免疫有關係,把肚子搓熱,改善了血液循環,也激化了腸道免疫,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當然就能改善身體的不適感。

天樞,就在肚臍的旁邊。爸媽可以沿著肚臍,順著時針推將脹氣往下推走後,再逆時針推讓腸道蠕動,這樣也可以改善孩子脹氣的情況。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於肚臍,左手重疊於右手背,順時針方向摩50~100次;換左手在下,逆時針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發熱為宜;然後再以兩手掌心向內相重疊,手心置於肚臍,向下擦30~50次,以下腹部發熱為宜。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點揉按臍眼3~5分鐘。

3.腎俞、命門:

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腎是先天之本,養腎就是保養生命之泉,促進身體健康。在人體上,腎與肺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俞府是腎經氣血進入體內的交會處,按摩俞府穴,可以養腎、治療咳嗽,及改善有痰、胸悶、喘息症狀。

命,生命;門,門戶;意指生命之門。穴兩旁係腎俞,腎氣為一身之本,故名。命門,位於腰部正中線第二腰椎(十四椎)棘突下凹陷處,約與季脇(第

十一浮肋)下端相平,是與肚臍(神闕)前後相呼應的穴道,利腰脊、溫腎陽、理血、清熱,可以改善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及腸胃方面的不適。

將腎俞、命門這個區整個把它搓熱,小朋友身體會比較暖,鼻子過敏的現象也會比較好。這兩個穴位跟脾經掌管腸胃消化,有些年紀小的孩子比較夜哭夜啼,或是在早晨常會翻身睡不穩,很多時候是因為肚子脹氣。這時候,幫小朋友洗完澡 ,趁身體還暖暖的時候,可以給他用一些嬰兒油或者是潤膚油,幫他身搓一搓,尤其背部,可以上下搓一搓搓熱,就可以改善脹氣狀況。

 

企劃、採訪撰文/林宜屏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洪依利主任、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黃中瑀主任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