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部落客專欄

正因為我有小孩,更要讓他明白禮讓與包容並非理所當然

情緒失控的媽媽氣急敗壞的打電話到店家咆哮,原來是因為女兒剛買好的手搖飲就這麼打翻在地上,奶茶加上珍珠灑在地板上,這一整理不知又要多久……一則「女兒打翻飲料......地方媽媽要店員「來我家擦地板」不然公審店家 ......」的新聞遍布新聞媒體。
正因為我有小孩,更要讓他明白禮讓與包容並非理所當然

 

這位媽媽帶著女兒前往飲料店買溫黑糖珍珠鮮奶,返家後,女兒才剛踏進房間,飲料立刻翻倒在地,書包也遭殃,女兒立刻大哭喊著是飲料自己倒出來,並非人為導致,母親氣急敗壞打到店家破口大罵:

「你們原本就沒有用機器封好透明膜」

「是要派人來我家擦地板?還是我直接發文」

「妳們爛透了」

連續性的情緒性咆哮發言,加上放到公共社群平台上公審店家想討拍,反遭網友撻伐批評至下架。

 

親子友善環境也要靠父母自己努力

看到這樣的新聞讓我有感而發,不僅是因為這位母親做了不良示範,護短方式也讓人覺得家庭教育有問題,教孩子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他人。

身為一對相差 8 歲兄妹的雙寶媽,我覺得目前的親子友善環境進步許多,「親子友善」這個議題已經不只是口號。雖然難免會遇到不喜歡孩子也無法體會父母為難的人,但整體而言若和數十年前的過往或者與外國相較,台灣當前對親子友善的實踐並不差!不過,我常常反思,所謂的友善並非單方面付出與接受,不能因為自己帶著小孩就要別人理所當然處處禮讓,也要考量到自己有沒有造成他人困擾、影響到他人。

的確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就是「小孩就是小孩啊」、「小孩會亂摸亂跑都很正常」於是帶小孩出門後就只顧滑手機、與朋友聊天,放任他們都不管,覺得孩子天性就是這樣,也認為別人可以理解,但如果能多同理他人一點,眼睛盯著孩子有沒有造成他人困擾並適時教導,社會環境氣氛應該會更祥和。
 

孩子需要好好引導、建立規矩

父母的態度比孩子還重要,因為孩子就像小動物一樣需要好好引導,但當孩子太小,有可能情緒控制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在某些情況下會暴哭、生氣、在地上打滾,這些是可以被接受,比較不能接受的是有些行為已經逾矩,已經造成他人不方便、顯然不禮貌,但父母在當下卻沒有制止他們。比如以前曾在炭火燒烤店看到幼兒奔跑,服務生手中拿著要幫客人更換的木炭,一邊柔性提醒這行為很危險,但父母和朋友聊得起勁,即使孩子不受控也只有偶爾出個聲「不要這樣喔!」對孩子完全沒有發揮管教的力量。我發現其他桌的客人面露不耐的神色,還有人刻意清喉嚨像是在提醒孩子的父母。
 

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樣

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之前去橫濱遊玩時,曾看到路上有一位約莫 3~4 歲大的日本孩子,因為心情不好在地上打滾,琦媽看到苦笑說小孩子怎麼不論是日本或台灣都一樣,我說:「對呀!這年紀就是這樣,我們當媽媽都知道,所以不會覺得這樣很丟臉,也不會想要刻意去討好小孩避免他繼續鬧。」其實身為媽媽,小孩在地上打滾若不會有危險性或破壞環境、影響別人,我們有時真的可以接受讓他們發洩一下,取消對孩子胡鬧的關注反而才能讓他漸漸恢復冷靜。但如果去店家亂摸亂跑亂玩、有危險時就會趕緊制止,再次提醒孩子哪些行為合宜、哪些行為是不受歡迎甚至後果不堪設想的。

 

S__285114379_0.jpg-要當媽蟲?有那麼容易嗎?

▲孩子年紀小會在地上打滾鬧情緒很正常。(圖為小喵在餐廳當場趴地哭泣)

 

畢竟現在看到一個很可怕的現象,許多家長會因為孩子亂玩以至於受傷,反而責怪店家環境不安全,但重點是父母若沒有教孩子安全意識,每到一個地方就先約定好,眼睛也要盯著,若只是放任孩子自己玩,的確會有很多狀況,這就是身為父母的責任感,但現在很多人並沒有責任感,只期待別人給予無限包容,這樣怎能期望大環境體諒並支持當爸媽的人。
 

引導孩子的準備

那麼要如何引導孩子、避免影響他人、甚至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呢?我整理出四個方法,分別如下:

1.一歲起就可以開始提醒

當孩子可以簡單溝通時就能慢慢教導,大約一歲就可以開始提醒,比如小喵現在 3 歲多,雖然她動作比較大也比較粗魯,不過還是明白基本行為規範。比方她很多玩具都放客廳,但她會知道不能放音響喇叭上方或者拿玩具戳喇叭,因為我們都有反覆提醒,她就不會因為好奇做出一些很難收拾的破壞。當小包小喵兄妹去別人家玩也不會亂摸、亂翻他人的物品,離開時也會負責將玩具整理歸位。之前聽過小朋友去別人家做客,結果摔壞主人的公仔,這一摔也毀壞了主客之間原本的友誼,其實這些都跟父母的管教有絕大的相關。
 

S__285114383_0.jpg-要當媽蟲?有那麼容易嗎?

▲家裡玩具再怎麼亂也不會碰到喇叭。

所以 1~2 歲就可以開始提醒,不能等到會頂嘴和耍叛逆,越大越難教,出門就像野放的孩子,雖然孩子成長的初期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但同理心可以慢慢被啟蒙,像小喵漸漸都聽得懂也都做得到。
 

2.每轉換一個地點就先預告

不少孩子在家很乖巧,但出遊後因為心情好加上放鬆就會突然忘記遵守規矩,因此我們每帶孩子轉換一個地點就先預告怎樣才是合宜的行為,並交代等等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那些事,像是我的媽媽朋友常會互相交流「如何避免孩子去長輩家就變小霸王?」

透過事前預告,告訴孩子「阿公阿嬤對你好是因為愛你。」,「其實阿公阿嬤會希望你玩完玩具就收拾。」,「如果這樣做阿公阿嬤就不用蹲下收拾且會感到很幸福,覺得有你很棒、歡迎你常常去玩。」,多用正面的話語引導取代威脅和恐嚇,比如「你如果等一下弄壞我就揍你。」,也要鼓勵孩子如果有做好,別人就會很開心、很歡迎你,覺得你是個可愛的好孩子。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受歡迎又可愛呢?
 

3.練習換位思考

除了用正面話語引導,我們也會跟孩子們提問,包括「為什麼要這麼做?」、「做了什麼事會影響他人?」、「他人心情會如何」引導孩子動腦想想每個行為的後果,像小喵透過換位思考引導也會說:「那樣我會不開心。」接著我就會繼續說:「那這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讓孩子思考後親口說出來。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繪本來引導孩子,例如故事中的角色會有何感覺,讓孩子陳述,在這過程中慢慢融入不同角色與立場的感受,了解到每個人的感受和需求都要被尊重。
 

4.父母親自示範

除了引導和思考,父母親自示範也是良好的教育方式,現在很多地方設有親子設施,提供玩具、故事書,臨走之前我們就可帶孩子就把它們歸位,不弄得亂七八糟。

之前我們帶孩子們去北投的飯店,孩子一進入遊戲室就到處玩,一下完廚房炒菜,一下玩搖搖馬,我用計時器與他們約定玩樂時間,結束時帶著他們整理歸位,跟他們說我們有整理好,飯店裡面工作的哥哥姐姐會很開心,也歡迎他們下次再來,當時櫃檯的管理人員就說我們把孩子教得很好,我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但真心謝謝飯店提供那麼好的場地與玩具,也覺得彼此建立了良性的互動。
 

S__285114382_0.jpg-要當媽蟲?有那麼容易嗎?

▲2022年帶孩子去北投加賀屋遊戲室時,臨走前我們會一起將玩具整理歸位。

 

我們去餐廳用餐時,帶孩子吃飯可能會用很多衛生紙、或不小心打翻開水、湯碗,通常我會親自蹲下來收拾,桌上餐碗和衛生紙都會聚集起來,就是不希望離開時弄得亂七八糟,留給店員嘆氣,整理時也會跟小喵說做這些事的理由,可以讓小喵協助的也會讓她自己負起責任。
 

S__285114381_0.jpg-要當媽蟲?有那麼容易嗎?

▲帶孩子出遊都盡量維持環境乾淨,避免製造他人的麻煩。

 

也許有些人覺得花錢是老大,環境弄亂店家負責整理是應該的,但我覺得這是互相的,如果我們讓孩子學習多為別人著想一點,別人心裡就會感到溫暖,態度也會更友善,當親子都會替他人著想時,相信大家也會更願意友善親子家庭,讓社會變得更祥和。

 

本文章轉載自《DJ琦琦暖心家庭》部落格,未經同意禁止轉載。